挫折中的成长之路

“失败乃成功之母”是一个常用的格言,表明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习,提高自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研究表明,我们常常在经历失败后感到沮丧,失去信心和动力。研究证明失败会带来诸如自我价值感降低、焦虑、自我认同受损,行为回避,能效下降等心理的影响。这是由于我们固有的自我保护本性。学习的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反复的失败经历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让我们觉得学习经历并未达到我们的期望。

挫折和成长是相互伴随的

改善的方法

首先,采用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失败

不再纠结于“为什么我犯了这个错误”,而是问“他们为什么失败了”。研究表明,从第三方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失败经历会为我们提供更客观和积极的改进效果。

从第三人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失败这种方式让我们更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原因,而不被个人情绪左右。其次,它有助于减少在失败中产生的挫折感,因为我们更容易对待第三人的问题更冷静,更有理性。最重要的是,这种视角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失败中的改进空间,为未来的行动提供更深刻的见解。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尝试将自己的处境想象成别人的情况,或者想象自己给予别人建议的形式。这有助于减少我们对失败的个人投入,并使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事情。

其次,向处于相似情况的他人寻求建议

与他人讨论挫折和失败,寻求建议,对于提升自信和获得更客观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做法有多重要的好处:

  • 提高自信:与他人讨论问题,获得建议,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问题,知道不止自己经历这样的挫折,增强自信心。他人的支持和肯定会让我们感到并非孤单,提供实质性的情感支持。
  • 获得客观视角:与相似情况的他人讨论,有助于我们从别人的角度审视问题,避免个人情感偏见,获得更客观的看法。这有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避免陷入狭隘的想法。
  • 双向提升:与他人讨论问题,不仅可以获得帮助,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从中产生的互相鼓励和提升,构成了一种良性的心态循环。

可以尝试用一下的方式进行交流:

  • 寻求建议:找到身边有经验的人,或者专业人士,向他们请教,获取有建设性的建议。这些人可以是朋友、导师、家人或专业咨询师。
  • 保持开放心态:在与他人交流时,保持开放心态,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建议。这样才能真正受益于交流。
  • 感恩并回馈:感谢他人提供的帮助,同时也愿意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主动给予支持和建议。这种回馈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形成有益的互助网络。

通过与他人交流,寻求建议,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获得正面的情感支持,同时也有机会为他人提供帮助,构建一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性关系网络。

志同道合的互相帮助能够克服更多的困难

总结

“再次失败,更好地失败,更明智地失败” (Fail again,fail better,fail smarter)是一种良好的信条。失败的确是通向成功的一条道路,但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快速从失败中恢复,并更好地提高自己。

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失败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不断进步最终获得了成功。举个例子,托马斯·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之前失败了很多次。他对失败的看法是,他并没有失败,而是找到了成千上万种行不通的方法。还有《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曾经抱着这部将来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遭遇几乎所有出版社的拒绝。

总之,尽管失败可能令人沮丧,但需要意识到它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源泉。通过积极的心态和寻求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以乐观的态度应对失败,最终变得更加坚强和智慧。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失败并不是一个阻碍,而是通往进步和成就的必要之路。这种持续的改进对个人和组织、企业的发展也同样适用。

作为读者的你,除了这些建议之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交流。

参考信息: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