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思考力

  • 车轮工匠的故事

    车扁和齐桓公的对话更进一步地丰富了庄子在《天道篇》中关于个体体验和技艺追求的见解,为我们的讨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车扁说道:“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而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车扁解释道:“就以我斫车轮这件事来说吧。我斫削车轮时,如果松了点,安装起来的不坚固。如果隼孔过紧,又没法把各个组件凑合起来。不紧不松,才能做出质量合格的车轮。我做车轮久了,做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可是我体会到的技巧,却很清楚明白地传授给儿子。我儿子虽总在我身边,也不能从我这里学到斫削车轮的真正工夫,我甚至操手教,他仍然是学不会。害得我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仍然没法放手休息,退归二线,还得自己亲手操作。您看,制作车轮是看得见,有形有象的手艺,我儿子天天在我身边还学不会,而且我还是倾心传授,尽力相教。”

    ”古圣先贤所体证到的不可思议境界,摸不着,闻不到,是超越思想语言的。本来就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而要把体证到的无形无象的道妙,转化为思想,传译为语言,又形之于文字,中间转折了两三重,不知失真了多少。加上语言文字又随着时代而变迁,其所表达的意涵也总在变化,其间的人物风情,又相差悬远。您以现在的头脑,通过白纸黑字,用自己的思想,去诠释古圣先贤的精微奥妙,您认为您能体悉了多少?所以我说您所读的只不过是古圣先贤的糟粕,这过分吗!”

    Merry Christmas 圣诞节快乐
这是我圣诞节的文章,也祝愿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圣诞节快乐
via unsplash

    这段对话生动地展现了匠人在追求技艺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专注和默契。车扁通过对斫轮的描述,强调了徐疾之间,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的默契,表达了他对于技艺的深刻体验和对物之本性的感知。这与庄子在《天道篇》中对于个体通过深刻体验和技艺的修炼能够达到超越一般认知的境地的观点相呼应。

    通过车扁的言辞,我们得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庄子关于直观体验和技艺追求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观念在寓言中得以生动呈现,为当代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匠人在追求技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使得庄子的天道观在古代寓言中得以更加生动而丰富地呈现。这也为我们的结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通过个体的深刻体验和对技艺的专注追求,我们或许能够超越言语的局限,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天道。庄子的《天道篇》因此在当代管理实践中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引导着人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寻找更为深刻的体验。

    更多关于庄子·天道篇和管理能力相关的内容请参考:超越言语的智慧——庄子天道思想与企业管理的契合

  • 个体化的天道体验与当代应用

    庄子的天道观强调了个体思考和直观体验在理解世界本质规律中的独特地位,这一观点并非仅仅局限在古代哲学,而在当代企业管理领域也能找到有趣的案例。

    在当今社会,许多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强调领导力的个体化和直观经验。与庄子强调个体思考的观点相呼应,现代企业管理注重培养领导者对于团队和市场的深刻理解,不仅仅是机械地遵循规章制度。企业家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个人领悟来塑造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强调的正是庄子所提倡的个体体验的独特性。

    Deep dive into water
via unsplash
    Deep dive into water

    例如,以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为例,他注重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倡导直观体验产品的重要性。他的管理风格更强调个体直观感受,而非仅仅依赖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即便是像是乔布斯这样伟大的领导者,也没有办法通过书面的文字来传授他的成功秘诀,让苹果公司拥有和他一样的领导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通过学校这样复制粘贴的方式批量的制造卓越的领导者,而是需要在工作中历练未来的领导者。

    这就像是庄子对于超越言语的直观体验的强调类似,领导力的发展并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取,直观体验和深度的思考对于领导者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庄子的个体化天道观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寻找到了实际的应用,为企业领导者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这种观点的强调不仅有助于发展和培养个体的创造性和领导力,也促使组织更加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庄子的思想因此在当代管理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启示。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车轮工匠和齐桓公的故事来结束本文。

  • 经验无法言说的挑战

    在《天道篇》中,庄子直面一种哲学上的困境:“经验之谓实,事之谓故。实故非空,实故非实也。” 这一观点表达了他对于经验无法言说的挑战。庄子认为,尽管经验被视为实际、事物的依据,但它并非绝对实在,而是在一定的语境和观点下产生的。这种看法与庄子时代之后的相对主义哲学有着一些契合之处,对于经验真实性的质疑预示了后来哲学家对于现实的多重解释。

    via unsplash

    他进一步探讨:“虚而后实,实而后虚。虚而后实,实而后虚。” 这种观点突显了庄子对于事物虚实变化的敏感。他认为经验只是相对的,因为事物的本质常在变化,这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考有一定相似之处,都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动性。

    庄子对于经验挑战的思考,使得《天道篇》中的天道观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层面。他的思想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对于直观体验的推崇,还包含了对于经验本身可靠性的质疑。这样的思考在西方哲学中也有一些对应,为对于现实本质的反思提供了一种启示。庄子的观点因此不仅超越了其时代的框架,也在哲学史上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深远的思想启示。

    接下来我们看看庄子天道的思考和现在的管理能力培养有什么关系